当地时间周四,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通胀数据显示,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呈现全面回落态势,但市场并未因此缓解焦虑——前总统特朗普重启的全面关税政策犹如悬顶之剑,经济学家普遍警告这或将引发新一轮通胀海啸。
关键指标全线回落
数据显示,美国3月未季调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.4%,较上月2.8%显著收窄,创下半年新低且低于市场预期的2.6%。环比数据更意外下降0.1%,为2020年5月疫情初期以来首次负增长,与预期的0.1%正增长形成鲜明反差。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,核心CPI同比涨幅收窄至2.8%,连续第二个月下滑,创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;环比仅微增0.1%,创近三年最小涨幅。
价格分化加剧民生压力
分项数据揭示复杂图景:占CPI权重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环比微涨0.2%,创2022年8月以来最低增速,但业主等效租金指数却攀升0.4%至五个月高位。食品杂货价格环比劲增0.5%,创18个月最大涨幅,其中鸡蛋价格同比暴涨60.4%,尽管禽流感缓解使批发价下跌,零售端降幅仍不明显。能源价格成为主要拖累,汽油价格暴跌6.3%,燃料油下挫4.2%,同时二手车、机票价格分别下跌0.7%和5.3%。
关税阴云笼罩经济前景
这份"表面温和"的报告恰逢特朗普宣布"解放日"关税政策前夕,经济学家普遍视其为暴风雨前的宁静。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大卫·凯利直言:"当前数据仅是短暂平静,10%的全面基础关税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,进口商品价格飙升带来的通胀冲击不可避免。"尽管特朗普暂缓对部分国家加征报复性关税,但基本关税体系已然生效,从塔吉特到大众汽车等企业均已预警终端涨价压力。
美联储陷政策困局
面对即将到来的价格冲击,市场与美联储的博弈更趋复杂。CPI公布后,交易员将6月降息概率推高至近乎全额定价,同时押注年内累计降息100基点。然而政策制定者正面临两难抉择:若降息应对关税引发的经济放缓,可能放任通胀失控;若维持高利率压制通胀,或将加剧经济下行风险。美联储官员近期表态显示,他们更倾向保持政策观察状态,等待关税影响路径的明确化。
值得关注的是,美国消费者已启动预防性囤货,这种恐慌性购买行为本身形成价格上行压力。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家哈里特·托利指出:"3月数据的表面缓和实为特殊时点的产物,随着关税效应逐月显现,未来数月的通胀轨迹可能发生根本性逆转。"历史经验表明,当保护主义政策与供应链重构叠加,价格体系的再平衡往往伴随剧烈波动,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通胀风暴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