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之际,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。4月8日,由中央汇金领衔的"国家队"联合多部委、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,在20小时内打出一套稳市组合拳,推动市场从恐慌性抛售转向理性定价,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准基金运作体系。
一、政策协同形成市场稳定器
中央汇金作为核心力量,在央行无限流动性支持下,率先开启ETF增持操作。数据显示,中国国新、中国诚通首批投入资金达1800亿元,重点布局央企及科技类资产。国资委同步指导72家央企启动市值管理计划,中国海油等能源央企单日增持规模超50亿元。
二、中长期资金形成托举合力
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例获政策松绑,中国太保当日增持宽基ETF超20亿元。社保基金宣布建立持续增持机制,银行理财子首次以机构身份参与市场稳定,苏银理财等机构单日ETF申购量创季度新高。公私募机构自购潮同步涌现,头部机构单日自购规模达1.45亿元。
三、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主体责任
上交所数据显示,32家沪市公司新增回购计划,金额上限97.7亿元,其中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占比超七成。券商板块出现罕见溢价回购,东方证券以高于市价41.8%的价格启动5亿元回购计划,彰显行业信心。
四、政策组合拳的传导效应
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测算显示,本轮政策组合实际撬动资金规模超5000亿元。市场反应迅速,沪深300指数在政策发布后6小时内收复前日跌幅的82%,港股通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创年内新高。
五、机构把脉市场新逻辑
中金公司策略团队指出,当前政策组合构建了"央行流动性支持-专业机构运作-产业资本协同"的三级稳定架构。光大证券研究发现,平准资金重点布局的科创50ETF成交额激增320%,有效引导市场预期。
摩根资产管理等外资机构认为,中国政策工具箱的快速响应能力超出市场预期。数据显示,离岸人民币汇率在政策发布后企稳回升,A50期货夜盘涨幅达1.8%,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定价机制的重新评估。
此次市场保卫战展现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优势,通过政策组合拳的精准发力,既化解了短期流动性危机,又为中长期价值重估奠定基础。随着更多产业资本和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场,中国资产正在构建更具韧性的定价新范式。